
泾水和渭水都流淌在黄土高原上,千百年来,关于它们始终有一个说不完的话题。
泾河水、渭河水,谁清亮?谁浑浊?
从前人们常说“泾清渭浊”。于是,从中引出了“泾渭分明”这一成语,并以此来比喻人品的清浊和对待是非的态度。
泾水清,渭水浊,似乎是天经地义了,但泾、渭二水同在一个地区,自然环境相似,何以一清一浊?原来,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,二者关系并非一成不变。
在远古时期,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,河流含沙量必定很小,泾水和渭水都应该是清澈的,无所谓清浊的区别。
后来渭河流域首先开垦土地发展农业,随着植被被破坏,引起水土流失,才出现了泾渭分明这样清浊有别的情况,其年度应在农业活动迅速发展的西周初期。
其实,泾清渭浊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太久,当泾河流域也开始滥伐滥垦,大规模破坏森林后,泾河水也变浑了。
到了春秋时期,泾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渭水同样严重,进入了新的泾渭不分的阶段,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我们期待着,泾水和渭水流域普遍进行水土保持工作,到那时,泾、渭二水都变成清亮亮的,不仅让这里又一次泾渭不分,由于含沙量锐减,黄河水也可能变清了。
泾渭不分黄河清,该是多么美妙的图景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