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去年一年,你读了多少本书?
当代人的读书焦虑,往往来自于永远无法执行的读书计划,和家里堆积如山的崭新书籍。
同样拥有24小时的一天,当你抱怨没时间读书的时候,那些身价过亿的成功人士仍然在坚持每天阅读的好习惯。
囫囵吞枣的阅读方式是小孩子才做的事,真正会读书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黄金阅读法。
日本作家赤羽雄二在《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》这本书里,就和大家分享了三种高效阅读的实用方法。
一、目标:阅读之前先有目标
对于不同的人而言,读书的需求和目标都是不相同的。
学生阅读是为了积累、提升成绩;职场人阅读,可能是为了提升专业技能,或积累沉淀。
而阅读的终极目标,是每个人的个人成长。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阅读就是有效阅读。
用主动激发出的阅读渴望,驱动阅读过程。
不但会让读书这件事儿变得有趣,也能轻松无压力地帮你实现高效阅读,摆脱读完书以后不知所云的“盲目感”。
二、输出:读书后坚持写书评
很多人会花特别多的时间,“痛苦”地看完一本书,就宣布大功告成。
实际上,真正的高效阅读,需要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后的“输出”上。
读完书立即写下书评,可以帮助你在阅读后及时回顾书中的细节,让你的阅读更加细致。
有效阅读的核心是“记得住、能输出”,只有达到这种状态,作者在书里要传递的知识、思想,才算真正归你所有。
三、分享:成立自己的阅读小分队
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一起就能走得更远。
阅读之后,能顺畅地和他人分享感悟与所得,是另一种有效的输出。
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成阅读小分队,彼此不但能督促阅读、克服一个人时“久治不愈”的拖延症;
阅读后的分享,更能帮你从不同维度深挖书中的主题思想,强化吸收。
阅读一本书的关键不止于“读”,真正的高效都在阅读之外。
读书对人生的改变,不仅在于量的积累,更在于高效阅读后产生的质的变化。
一点点突破认知的边界,从而改变你的方法行动,赢得高效的人生。
转载请注明:之乎者也 » 三种高效阅读的实用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