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句话说,人生如牌局。只不过这发牌的是上天,而出牌的是自己。
倘若再悲观点看,牌局里的牌一旦发下来,大小其实早已注定。无论是你抱怨也好,谩骂也罢,一切仿佛皆成定数。
记得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股神巴菲特的采访,记者问:“你认为你如今的成功靠的是什么?”。
巴菲特说:“我只不过是一个中了‘卵巢彩票’的幸运儿”。
言外之意,巴菲特暗指自己的成功其实是投对了胎,他不过是遇到了最好的时代、赶上了最好的机遇罢了。
很显然,这句话虽是玩笑,但却也多少道破了一丝命运的真谛。
经济学家说,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,本质上其实都是这个大时代下的工业化产品。
相比较于整个大的系统生态而言,无论企业还是个人,能控制的只有很小一部分。
之所以有的人能成功,而有的人生命会失控,归根结底要看其是否是顺应了整个时代的步伐。
然而,这个世界上偏偏有那么一类人,他们不甘命运的安排,明明手里握着一堆烂牌,却总能绝地反击,打出一手漂亮的好牌。
有人说,人这一生,就好比一场慢节奏的战争。
正所谓“取势、明道、优术”。但凡一个人能突破自己原有的阶级,从而实现某种成就,以上三者缺一不可。
所谓“取势”,即顺势而为。之前我们讨论过很多次,趋势是一种时代背景下不可逆的洪流。
比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顶级富豪,对其起决定作用的并非个人能力的高低,而靠的是特定时代下的背景和趋势。
换言之,我们常常说“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”。可倘若把马云放到如今的2018年,你认为他还能够再做出一个和阿里巴巴同样规模的伟大企业吗?
当然,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,单纯地讨论趋势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,因此我们还要把视线拉回到个人层面上。
再者是“明道”,意思是说要明确自己的战略方向。
孙子曰:“善弈者谋势,不善弈者谋子”。意思是说,会下棋的人总是会通盘考虑全局,而不会下棋的人只会盯着一子得失。
好比中国人下象棋,同样是棋局里的马,放在对方卧槽的位置,还是让它躺在角落里,其威力是截然不同的。
因此,战略其实是一种合理分配资源的连贯性行为,关键在于你会不会“占位”,它意味着你能否规避风险,捕捉机会,并最终掌握主动权。
就像你我身边很多天资普通、出身贫寒的人,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照样能绝境逢生,很大程度在于他选对了位置和方向。
最后是“优术”,即一个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。
在我看来,这里的“术”既指知识与经验,更意味着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。
正所谓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。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“聪明人”,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智商就高人一等,而是因为他们更加懂得“How to”的学问。
比如现实中有一种“秘籍型谬论”,即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背后,肯定是掌握了某种不为人知的秘籍。可事实上,现实中并不存在《葵花宝典》,真正的成就,是源于你对问题的流程进行持续优化。
好,理解完“取势、明道、优术”,回到最初的话题:一个天资平凡的普通人,是如何突破自己原有的阶级,实现命运跃迁的?
除了宏观的“势”,以及微观的“术”,今天我想和你探讨一下中观层面的“道”。
正所谓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战也”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如果不用打仗便能赢,才是最好的作战策略。
可现实中,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被陷入到一种复杂而激烈的竞争中。
中国人一直有个特点,即“从众心理”。抛开时代背景、个人基因不说,很多人做一件事情,其逻辑无非是大家都说“好”。
更有甚者,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做时,他还会信誓旦旦地回答道,因为我比别人牛啊,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啊,我的资源得天独厚啊等等。
这类人看似自信满满,但实际上多半没有过对事物深刻地洞察。
换言之,一个好的洞察,靠的不是直觉和灵感,而是无数次沙盘推演后的深思熟虑,是设身处地思考复杂问题背后的合理性。
回到“道”的层面,当我们谈及战略的时候,首先就意味着取舍,英文可以解释为“the trade off”。
所谓的战略,其实是一种“以舍为得”的思维,这意味着最难的不是选择,而是放弃。
这就如无论企业还是个人,最怕的不是你有没有足够的实力,而是你不小心站到了一个和很多高手正面冲突的战场上。
《孙子兵法》中讲到,胜兵先胜而后求战,败兵先战而后求胜。
一个好的战略并不是教你如何能打败强大的对手,而是告诉你该如何利用自己的insight,从而能“四两拨千斤”。
倘若想要做到这点,那就先要懂得以下3条:
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绝对优势,但任何人都有相对优势。
比如放到宏观的列国竞争层面,过去的二三十年,中国一直秉持着“韬光养晦”的战略,因为我们能意识到,在当时正面与美国进行经济抗衡,无非是“以卵击石”。
虽然我们当时的经济体量不如美国,但我们有什么呢?
我们有庞大的人口规模,这意味着广阔的消费市场和更低廉的生产制造成本,这是我们的“相对优势”。
然而国家经济要发展,其中我们最缺的是资金和前沿的科技。
因此我们不断加大开放力度、制定优惠政策,吸引了国际上的海量投资和科技成果,于是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并极有可能在2025年超越美国。
正所谓“善战者,致人而不致于人”。当我们面对竞争的时候,上乘的战略从来都不是“死磕儿”,而是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相对优势。
换到个人层面上讲,一个人的优势也极有可能是他的劣势,一个人的劣势也很有可能是他的优势。
比如我常说,这个世界上最高的成本,叫做“机会成本”,而且越是精英越往往受其所困。
很多人认为自己身上压根儿找不到一丝优势,我认为这是一种最扯淡的想法。
就好比你能力不足、情商欠费,但起码这样的人肯定比别人多的是时间。
只不过很多人并没有把这种“相对优势”充分利用,没有用它来学习、读书、锻炼自己,而是天天捧着手机刷网剧、打逰戏。
要知道,一个人的努力是看得见的,你把它用在哪里,你就会收获什么。而时间,只是长短的问题。
一个好的战略,是在不确定的复杂系统中,找到自己最能优先突破的集中性问题。
然而,很多人却把空泛的口号错当战略。好比你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,诸如“顶尖”、“卓越”、“领先”等等。
这些词经常被很多公司领导层拿来滥用,动不动就说自己要“争先进、夺一流”,感觉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跟傻子一样。
反之,即便是再宏伟的目标,也要秉持紧急优先、集中突破的原则。
职场中,我经常听到有人在苦恼,自己该如何成为一个“面面俱到”的人?
且不说这种人是否存在,但倘若你真的这么想,就代表你还没有认清自己的相对优势。
企业给一个技术人员发工资,绝不是在为他的情商买单。相反,如果你的情商极高,想必你可以试试去做sales或者PR。
记得曾经有个年轻人问我,说觉得自己目前的发展途径太窄,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迅速跟高层搭上线。
我的回答其实很简单:当你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到极致,别人自然会注意到你。
所以说,这个世界看似复杂多变,但真理往往也埋藏其中,关键在于你能否将复杂简化,集中优势力量去解决最重要而又紧急的矛盾。
好战略是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,而坏战略则是对美好期望的虚假罗列。
比如你问“如何让一个电商网站的业绩提升”?
也许有人会回答:“加大推广力度”、“加强内容建设”、“优化产品详情”、“明确业绩目标”等等。
然而,这些话说了等于没说。例如“加大推广力度”,那什么样的推广力度才算大,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参考标准?
相反,当我们要制定一个战略时,空泛的口号并不能为我们持续注射鸡血。好战略应该是切实可行,并有具体量化标准的。
回过头来看,一个天资平凡的人如何实现命运的跃迁?在我看来,设计适合自己的战略是极其重要的因素。
我始终认为,一个人如果不关心趋势,不能产生自己的洞见,这个人多半只是瞎干、蛮干。这并非意味着单纯地努力不能换来成就,但你却会比很多人走更多的弯路。
孙子曰:“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;不可胜在己,可胜在敌。”
换句话说,一个人会不会输,决定权在自己,而一个人能不能赢,仰仗的则是敌人的破绽。而这其中的敌人,包括趋势、时代、竞争对手,以及你所处的位置…
这好比两个人奕棋,高手的大部分招式并非是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,而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。
高手下棋的策略常常有两种:
一种是提高棋子的移动性,从而提高它们的选择空间,与此同时牵制对手棋子的行动自由;
二是制造相对稳定的格局,从而再趁你不备时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。
所以你看很多竞争都跟下棋一样,表面上风平浪静、平分秋色,但私底下却波涛汹涌、胜负已分。
换言之,当你天生手里拿的是一副烂牌时,最佳的办法并非是先下手为强,而应该谋定而后动,找准最佳的契机后发制人。
这,也就需要你结合周遭的变化不断分析自身的优势,从而设计出属于你的最佳策略。
毕竟,人生不是百米赛跑,而是一场万里长征。
作者|墨多先生 来源|墨多先生(ID:mrmoduo)
转载请注明:之乎者也 » 出生寒门,如何逆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