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些学生的数学会突然的学不懂了,这个临界点的集中爆发一般发生在初二和高一。
初二是几何证明逻辑推理,以及函数的概念,而高二则是数学由基础跃升到初级思维的形式。
一些学生之所以会突然学不懂了,并不是对于新的知识点不懂,而是原有基础并不扎实,犹如搭建积木,基础不牢靠经过日积月累,最终在一个临界点再也搭建不下去。
数学学好的核心,不是成为做题家,而是培训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,中小学尤其如此。
到了高中数学成绩仍然非常好的孩子,大多从小具备数学的兴趣,这种兴趣有天生的,喜欢思考并享受思考的乐趣,也有引导的,家长、学校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,这个阶段,并不是分数至上,而是思维和兴趣至上,这时候如果在违反孩子意愿情况下,过多的追求所谓的满分,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,限制其自主思维能力,同样也会降低了学习兴趣。
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原动力,尤其数学这种既有趣、又有一定难度挑战的学科,往往会形成兴趣的两极分化,并最终体现在学习成绩上。
中小学知识点并不多,完全可以一步步打好基础,不用抢跑,抢跑对于大多数孩子没有太大的意义,把知识点融汇贯通,多思考、多延展,并和以前的知识点融汇贯通,形成知识体系之间的有效链接。
在分数上,可能会略低于抢跑记模型的学生,但厚积薄发,长远看具有更好的提升潜力。
转载请注明:之乎者也 » 数学为什么学不懂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