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学会自学,并不是让你回家自学,也不是完全不听课。
想成为学霸,要学会自学的“自学”指的是安排的大框架下,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。绝大部分同学按照学校的、老师的节奏规规矩矩学习三年,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,看似认真的听课,规规矩矩的完成作业,永远被老师牵着鼻子走,没有自己的学习规划,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,嘴上喊着自己多拼命、多努力,但是却完全没动脑子,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是的,这就是典型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。
放弃一部分不适合你的低效的上课时间,放弃一部分不适合你的作业安排,明白自己的学习进度,定制自己的时间精力,留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自己学得不好的课程的训练,这样才能够实现提升效率的最大化。
老师讲课,布置作业,考虑的是班级整体,面对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平均值。
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在平均值之上,那么这些讲课、作业对于你就是低效的,如果你一切都遵循老师,那么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在中等偏上,没有办法实现更高的突破。
当然,如果你是平均线以下的学渣,那么你的感觉就是跟不上,老师也没有办法将进度放到更慢来等你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学校不是培养学霸的地方,学校要做的是标准化教学,培养的是平均水平。
学校里真正的冒尖的少数,要么是那些天赋型选手,要么就是那些不怎么听老师话的学生,他们听课似乎也没有很认真,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自己的作业,做自己的题,按照自己的节奏解决自己的问题,但他们就是能考得很好。
某门课程基础差的同学应该做的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制定一个合理的提分方案,先掌握基础,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,进行板块化的突破,快速的把薄弱的板块补齐,把单个板块拔高。
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自己的薄弱学科上面,针对性的补弱。
听课就没有用了吗?当然不是的,我这里不是在鼓吹盲目地自学,或者说干脆回家自学,完全的自学,你可能都无法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学习时间。
而我们要做的事,在学校安排的大框架之下,在学校的规律性的体系之下,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。
上课的时候,有些关键的知识点。你可以再听一遍,加深对部分内容的理解。
上课是你学习进度和时间管理的度量尺,选择性的听课,选择性的完成一部分作业,在学习上多些主观能动性。
你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才能够弄明白自己真正的学习情况,才能够找到自己学习的提分点,定制属于自己的提分策略,才能够快速的有效的提分。
转载请注明:之乎者也 » 想成为学霸,要学会自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