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。当你经受百般磨难时,总会有一个成功的旗帜等待着你,所以,不要放弃,寒风凛冽的冬天后,是温暖明媚的春天呀!

这个时代,各种优势组合才能让你脱颖而出

知识分享 之乎者也 674阅读 0评论

我的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,约我进行了一次恳谈。

期间她问了许多关于个人选择和未来发展的问题,其中不少颇具代表性,应该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普遍的困惑吧。

问题里有一条是关于斜杠青年的,她问道:

在这个时代,我们能看到许多拥有业余爱好或一技之长的人,都靠工作以外的身份成功了,或赚到了第一桶金,那么我毕业后是否也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,努力成为一个斜杠青年呢?

我的回答是:不要。

原因有三:

第一,“许多人斜杠后都功成名就了”这个结论里,存在着极大的“幸存者偏差”。

因为只有成功者才会“幸存”,幸存者才有可能被我们注意到,所以会造成一种“假象”——那就是走斜杠道路的人都成功了。

其实走这条路的人千千万,绝大部分可能都沉沙折戟在路途中。

少数成功的人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,甚至有些绝对就是踩中了风口,运气使然——这些成功者的道路反而没有什么复制的可能性。

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。对于普通人而言,去参照效仿海量数据中的奇异值是没有用的,因为那些有可能是极其特殊的条件造成的。如果你复制不来那些特殊的条件,那么你也复制不出相应的结果。

尽管看起来“斜杠”是成功的捷径,可对于资源有限、才能一般、社会经验为零的毕业生而言,这条“捷径”更可能是死路一条。

反倒是规规矩矩工作,培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种粗笨的方法,是一条被师兄师姐们反复验证过、可批量复制的康庄大道。

第二,任何一份工作,先做到及格水准,才有资格谈是否喜欢或擅长。

我入行五六年的时候都觉得,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,才可能擅长它,才能做好。

不过工作超过十年后,想法又产生了变化:喜欢和擅长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。

你不擅长的时候,就要花费大力气去做一件事,还不一定能得到好结果和高回报,累都累死了,心力交瘁,当然谈不上喜欢。

可当你胜任了工作,积累了经验技能后,就变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,当别人都来请教你的专业见解,当你可以独当一面时,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,你当然会喜欢自己的专业和它带来的荣誉感。

可见,抛开成绩谈个人喜好是没有意义的。

而我们对待“专业”和“斜杠”的态度也是如此。

当你连本专业都做得不好时,并不意味着你抛弃本专业,转向更多元的领域去发展“斜杠”技能就会成功——你更有可能两个都失败。

又或者因为涉足的领域太多,精力太分散,在本来可以好好钻研的地方,不能专注深挖下去,因此原本可以成功的也失败了。

当然,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人,他们现有的工作并不适合他们,反倒是业余做了摄影师、设计师或当了作家才一炮而红。但往往这个时候,他们自己工作的重心也发生了迁移,放弃了原来工作而去从事那些已经被检验成功的、他们真正擅长的领域了。

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,这很难说是“斜杠”,更像一次跨领域的“换工作”。

因为如果想做好兴趣领域的事儿,持续地成功,很难把它总当成副业有一搭没一搭地做,还是得当成事业来好好学习、提高和经营才行。

第三,让你成功的是套装,而不是斜杠。

很多时候我们被一些报道和文章误导,错置了成功的原因、现象和结果。

当今社会,成功者往往有“赢家通吃”的优越性。也有许多人会把暂时的现象当成一种成功的证明。

比如影视明星成为投资人——对于明星而言,无非是在一定年龄后需要寻找身份转变、升级的出路——当他们成为某个企业的投资者或自己成立了投资公司,并不等同于他们已经成为“成功的投资者”。

毕竟前有刘嘉玲曾经建议明星“挣了钱就买楼好了”,后有无数大小明星赔上半辈子的身家性命做投资闹得血本无归的事。只有业绩才是他们是否“斜杠”成功的证明。

Kate Moss做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可以大卖,但前提离不开她本人已经是世界级超模。

所谓的斜杠青年是某一节点上,一个人此时此刻的状态,它的成败概率,和其他“非斜杠青年”的概率并无本质差别。

不过有一点我是认同的:这个时代,几乎不可能再依靠单一长板就脱颖而出,而往往需要各种优势的捆绑组合。

比如会写作、爱社交的程序员或许更容易被公司认可,善用社交媒体的设计师更容易让自己的作品曝光……这套理论已经被很多次提到。

再多的斜杠,只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有益补充。

对于刚毕业、还在起步阶段的职场新人而言,首先要做好分内之事,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唯有如此,你的成功才有了一个好的开端。

作者:温言,公众号ID:wenyanhello

转载请注明:之乎者也 » 这个时代,各种优势组合才能让你脱颖而出

喜欢 (0)or分享 (0)

文章评论已关闭!

读书之法无他,惟是笃志虚心,反复详玩,为有功耳。——朱熹